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3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97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探讨SPF和正常鼠下呼吸道菌群多样性区别,为研究洁净环境下呼吸道菌群对免疫耐受形成的影响提供简便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飞行质谱和DGGE的方法检测正常和SPF BALB/c小鼠及Wistar大鼠呼吸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菌群多样性的区别.结果 SPF BALB/c小鼠下呼吸道菌群丰度小于普通小鼠,下呼吸道菌群丰度小于消化道.SPF Wistar大鼠下呼吸道菌群丰度小于普通大鼠.结论 SPF环境造成鼠下呼吸道菌群丰度减小.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考察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的稳定性.方法 对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成品进行(25±2)℃条件下为期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试验和(6±2)℃条件下为期4年的长期稳定性试验,对考察的制品按2010版《中国药典》三部进行全面检测,检测其抗-HBs效价、蛋白质含量、纯度、pH值、分子质量大小分布(单体+二聚体)、麦芽糖含量、甘氨酸、无菌检查、异常毒性检查、热稳定性试验、热原检查、外观检查、鉴别试验等质量指标,用t检验分析各质量指标检测数据的变化趋势.结果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制品在进行加速试验后,单体+二聚体、抗-HBs效价值都有下降趋势.在进行长期试验后,除单体+二聚体有所下降趋势之外,其他各项质量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的稳定性良好,在进行6个月的加速破坏性试验和4年的长期稳定性试验后,其质量仍能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三部的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胡桃楸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四氮盐(XTT)还原法评价胡桃楸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的生物膜形成及黏附性的影响。镜下观察胡桃楸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学影响。结果胡桃楸提取物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50%及90%的最小抑制药物浓度(SMIC50、SMIC90)分别为15.2μg、23.4μg。胡桃楸提取物作用浓度大于20μg时对该菌细胞黏附有抑制作用。30μg胡桃楸提取物可完全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结论胡桃楸提取物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的膜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考察蒲公英提取物对MCF-7增殖作用的影响,研究蒲公英抗肿瘤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TT法比较蒲公英水提物、醇提物和不同极性提取物对MCF-7增殖的影响;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具有抑制MCF-7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部位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蒲公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MCF-7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体外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92.95%、93.59%,蒲公英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中,氯仿部位抑制MCF-7的增殖,且抑制作用高于醇提和水提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部位促进MCF-7的增殖。从蒲公英氯仿提取物中鉴定出80种化合物,占其总量的98.07%。结论:蒲公英氯仿部位具有抗肿瘤活性,为蒲公英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拓展了筛选中药活性成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母婴结局、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妊娠相关脑卒中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中,发生在妊娠期21例,产褥期18例。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动脉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脑静脉血管成像(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腰椎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诊断出血性脑卒中7例,脑梗死3例,脑静脉窦血栓(CVST)29例,均给予相应的抢救及治疗。16例早期、中期妊娠患者行人工流产术或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穿刺引产终止妊娠,5例患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患者治愈出院15例,6例死亡,14例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或语言障碍,家属放弃治疗出院4例。结论:妊娠相关脑卒中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子痫前期、心源性栓塞、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水电解质紊乱等代谢障碍性疾病及产褥感染等。其发病急、病死率高,故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早诊断及时治疗,选择适当的时机及方式终止妊娠是改善妊娠相关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微课程的学习将成为新的学习方式。本文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微型移动课程的实践,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教学,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微生物微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评价。阐明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学微生物学微型移动课程在教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7.
以濒危植物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种子为材料,通过形态观察、种子吸水规律测定及其种子水浸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探究了羽叶丁香种子的基本休眠机制。通过室内发芽试验探究了不同浸种温度和赤霉素(GA3)浓度对羽叶丁香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并且模拟了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羽叶丁香种子随温度升高吸水速率加快,最终吸水率在96%~121%之间,表明种子吸水性良好,不具有物理休眠特性;种子内部含有水溶性萌发抑制物,具有化学休眠特性,可通过控制浸种时间解除萌发抑制物的限制;30°C是羽叶丁香种子最好的浸种温度,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了86.00%±4.00%和54.00%±8.71%,发芽指数为5.44±0.44;浸种处理后的种子放在15和25°C恒温无光照条件下测试所得的发芽指标最好,发芽起始时间最短,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光照是影响发芽率最显著的生态因子;GA3处理并没有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但高浓度(400~800 mg·L-1)GA3处理能够加快胚的生长速率,缩短萌发持续时间,说明羽叶丁香种子具有部分形态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98.
香梨优斑螟是一种严重危害库尔勒香梨的重要害虫之一,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控和监测香梨优斑螟,可为香梨生产提供科学的绿色防控依据。本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香梨优斑螟性信息素活性组分:顺,反-9,12-十四碳二烯-1-醇(Z9E12-14∶OH),并利用标准化合物研究了香梨优斑螟雄蛾的野外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香梨优斑螟性信息素活性组分对雄蛾有较好的引诱活性,诱蛾高峰十分明显,此虫在阿克苏地区包括越冬代在内一年发生3代,分别是4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因此,该性引诱剂可为香梨优斑螟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
竹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及演化规律——以贵州省赤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  文弢  李丹  李继伟  霍达  姜霞  杨守禄  沈晓君  袁克礼 《生态学报》2016,36(22):7310-7322
以"中国竹子之乡"命名的贵州省赤水市为例,研究了竹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竹子各构件都有开发价值,包括生态服务、食药、竹材加工和文化产品等5方面,产业系统呈3级链环模式,第二、第三产业链环由近200家加工企业及6大系列近300个竹加工品种组成,包括一般加工和深加工产品,第一产业链环主要由占全市森林面积47.3%的竹林资源构成。第一产业链环是环境保障与原材料的基础,第二和第三产业链环是产业化能力,三者互相依存。(2)竹产业生态系统由环境资源、原生产业、外生产业、共生产业和产业创新5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间相互作用、重要性不同,出现原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Ⅰ)、外生-原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Ⅱ)、原生-外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Ⅲ)和外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Ⅳ)4种状态,赤水市竹产业生态系统处于Ⅱ→Ⅲ级状态。竹外生产业子系统产值占全市GDP的40%以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竹产业生态系统中原生、外生和共生产业子系统产值分别为0.95×10~9、2.85×10~9元和2.30×10~9元,总产值6.10×10~9元。(3)依据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及生产要素转化过程,赤水市竹产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原始发展阶段(约1950年以前)处于Ⅰ级状态,手工利用阶段(1951—1980年)整体处于Ⅰ级、毛竹林资源及加工利用部分有向Ⅱ级转化的趋势,工业利用阶段(1981—2000年)处于Ⅱ级状态,系统利用阶段(2001年至今)整体处于Ⅱ级、杂竹林资源及加工利用部分有向Ⅲ级转化的趋势。现时竹产业发展需提高原生产业子系统规模与生产力,依靠产业创新子系统引领竹产业生态系统走创新驱动之路。  相似文献   
100.
枯立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群落动态和演替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位于桂西南的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以样地中2011年第一次植被调查数据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1 cm的枯立木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空间自相关的基础上分析其不同径级(小径级,1 cm≤DBH5 cm;中径级,5 cm≤DBH15 cm;大径级,15 cm≤DBH)的空间分布格局、枯立木多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生境关联性等。结果表明:枯立木所有个体和小径级分别在0~4 m和0~5 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其它尺度为随机分布;中径级和大径级在0~30 m尺度上均为随机分布。大径级与凹凸度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所有个体和小径级与干旱度指数和样方内所有植株个体数为显著正相关,所有个体和小径级与样方内最大胸径和平均胸径呈显著负相关。所有个体和小径级与3种生境类型间的关联性并不显著;中径级与山坡呈正关联性、与山脊呈负关联性、与山谷无显著关联性;大径级与山谷呈正关联性、与山坡无显著关联性、与山脊呈负关联性。在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枯立木空间分布格局总体表现为随机分布,仅小径级在小尺度内聚集分布,而较大径级在样地中表现出一定的生境关联性;树木死亡过程可能是小尺度内密度制约、大尺度内生境过滤和个体自然衰老等生态学过程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